荐文 | 王久高: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

摘要:进入新时代,中国共产党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,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农村发展新的机遇,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。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,是新时代"三农"工作的总抓手。进入新时代,中国共产党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,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农村发展新的机遇,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。

找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

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但是,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,不可能一蹴而就,因此,在实践中要分阶段、有重点地推进,切忌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。要准确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,找准政策的发力点。

首先,在思想上要高度认识乡村振兴的意义。乡村是否振兴是衡量中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,关乎中国究竟能否实现现代化,关乎我们党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中国乡村没有实现现代化,中国就不能称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。农村发展是古今中外的历史难题,尤其在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,农村发展落后城市太多,从一定意义上说,农村发展滞后是历史欠账问题。城市支持农村、工业支持农业,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。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发展,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有较大的提升,乡村振兴战略的,恰逢其时,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把它作为重大战略来抓,扎实推进。

其次,要找准政策的发力点。乡村振兴的内容很多,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复杂,棘手问题更多,需要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。但是,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来看,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靠农村现代化发展起来的。农业的特点决定着它在国家经济中的分量不重,美国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家GDP的比例低于2%,我国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家GDP的比例现在不到7%。但是,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36.11%,这就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政策发力点是多渠道帮助农村富起来,不能重在依靠农业,而要真正创造农村经济的新形态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转移农村人口,重点在“互联网 ”等方面大胆突破。让少数生活在乡村的人真正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,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。

再次,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性,尤其地方政府的创造性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,坚持服务人民、依靠人民的原则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不断推进惠民事业。乡村振兴就是惠及几亿农民的伟大事业,要充分发挥党的创造性和人民的创造性,发挥广大农民群体的智慧与力量。改革开放的历程证明,人民群众是有着无穷创造力的,我们只要敢于放权和给政策,是能够不断创造辉煌奇迹的。

但我们很遗憾地看到,现实中一些地方领导依然没有真正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,没有想办法开创农村经济的新形态,没有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的服务业,在招商引资时依然偏重工业等,不关注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,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大问题。因此,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地域经济发展,加快城镇化建设,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大力推进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反哺农村。

破解人才瓶颈制约

我们有理由相信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会创造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奇迹。但是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,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,畅通智力要素入乡通道,聚天下人才建设乡村,创造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乡村发展和生活。

首先,要充分做好人才保障工作。乡村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多样,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,但乡村仍留不住人才,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。我们大力倡导党员干部的价值奉献,现在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,很多基层干部发挥了“牺牲小我为大我”的精神,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因此,我们的人才政策要充分考虑各地实情,为留住人才提供充足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,让他们留得下、留得久。

其次,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作,为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。没有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的空间,就留不住优秀人才。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定要意识到,乡村很多基础工程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,只有把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好了,加上政策吸引,才有人愿意留在乡村发展和生活。因此,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,为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。

再次,推动户籍制度等综合改革。乡村要振兴,从根本上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,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。现在,破解这个难题的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。各级各地可以大胆尝试和探索,干部要敢想、敢做、敢闯。我们的许多改革和创新,都是问题倒逼出来的。好的政策是基层先探索出再推广至全国的。基层干部有闯劲,地方领导来支持,社会力量积极介入,凝聚各方力量,相信户籍制度等综合改革会一点一点突破,直至彻底打开城乡互动发展的通道。

最后,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,人的素质非常关键。现在基层培训主要是针对乡村干部,对农民的培训没有纳入整个规划之中。其实,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,是促进乡村发展的真正内在动力。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定要完善培训政策,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。

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

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,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不可分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,而且促进了人们的价值观念、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。可以说,市场经济塑造了生机勃勃的中国,并进一步促进中国发生巨大的进步和变化。作为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,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,凝聚形成推动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体共同富裕的磅礴合力。

市场是决定性的内在动力,市场是合理配置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决定性力量。在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,应尽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机制,大力促进城乡各种要素和资源的自然流通。要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、平等交换、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,如:建立城乡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开放机制、建立城乡土地要素平等交换公平机制、建立城乡技术要素自由扩散共享机制、建立城乡管理要素统筹协调共建机制、建立城乡人才统筹管理机制、建立城乡医疗互通机制等,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。